公众号

新闻中心

贾鲁河“男团”

发布时间:2017-09-01作者:郭欣 段京萍浏览量:971字号:[]

八月,一个令人心潮激荡、热血沸腾的季节。

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度汛关键期,总包和各标段严阵以待。

度汛面前,众多男神“八仙过海”,各显神通、各领风骚。

70后:引进人才悄然绽放

张永军,贾鲁河协调部经理兼工程部副经理,20年工龄却是个水电新兵。

采访中,才知道他是公司深圳地铁项目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专业人才,尽管进入公司时间不长,从深圳地铁、武汉地铁到航空港房建,到贾鲁河综合治理;经历了地铁、房建和水治理三大领域,也是没有几人能比。

或许他的谈资很少,却令人敬佩。

在深圳地铁,首次进工地的第一个春节他和妻子失约了。尾工处理关键时刻,38小时洞下连续施工,深圳地铁验收顺利完成。南下武汉地铁,仍是主管机电、安全、技术、协调的副经理,一样的工作一样的激情,这个言语不多却全力工作的技术男发挥了无限的潜能。初涉水电却从事地铁的别样经历让他自豪,也让他更坚定对水电的选择。

贾鲁河始终没有让他轻松过。扬尘治理、拆迁协调、安全度汛,还有大量的内业。

他说“迁改”最难做,产权单位不好沟通、不好协调,一项拆迁几天甚至十几天也难推进。协调部的人调整最频繁,临危受命压力较大,但他信心十足。

他喜欢挑战性的工作。为了中水管道的改接,他多次跑二标二工区,反复沟通,减免改接用水差价约40万元,解决了大问题,那轻描淡写的背后却透着责任。

他还是一个秀才,很多的业务总结、专业简报出自他的手;项目公司、建管局需要的资料出自他的手;扬尘治理的各种汇报材料也出自他的手;文笔细腻,结构明了。

……

当青春渐渐远行,一次磨炼,一次蜕变,一次抉择,都记录着无悔的追求,他就是在这样的吸引中、欣赏中走近了十一局,做起了《追风筝的人》。

80后:绿色梦想的守卫

建军90周年,圆了很多人的军装梦,也让我们拾起对军人的崇拜。复员军人杨荣走进我们的视线。

看着眼前身着宽松工装的他,怎么都与威武的军人形象对接不上。然而当我看到穿着军装的照片时,好生羡慕,摇醒了心中的从军梦。没想到他曾二立三等功,又获一次优秀士官。在武警洛阳支队从一个士兵、副班长到班长,8年的军旅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做过卫生员、军械员,退伍前一直是文书,难怪威猛之中又透着一丝儒雅。

作为和平时代的军人,他也曾面临生命的考验。说起那段经验,依然兴奋不已。

2004年,郑州中牟发生械斗,他们前往增援,平息了意外。

2008年,奥运火炬传递,洛阳全线安全防卫,圆满完成任务。

这段从军经历对他后期的影响非常大。

2010年12月,二级士官到期退役,他复员到公司安装分局做质检员。守在父母身边,结婚生女,生活安逸。但他内心却越来越躁动,男儿的志向,坚守的梦想,总也斩不断的追求,让他再一次挑战自己。

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,他离开父母妻女主动来到郑州,在三标做商务,负责协作队的结算。一个做内业的人却经常跑现场,他说结算绝不能含糊。记得一次发现护坡测距与图纸的偏差,主动去现场实测核图纸,避免了几万元的损失。一个陌生的环境,一个陌生的岗位,他却时刻充满着激情。

85后:贾鲁河畔的中餐厅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让我们明白秀色可餐的美味原本就在我们身边,《中餐厅》让我们发现中国大厨就在我们眼前。

有时,我们常常会忽略眼前的风景。

盛夏,让我们对伙食有了更犀利的挑剔,贾鲁河的餐厅就成了眼中钉,周食谱也就成了大家发牢骚的主题。那一刻,厨师个个让人看着不顺眼。直到有一天,我们走进操作间,看着几位厨师挥汗如雨地在灶前不停地忙碌,心生一丝愧疚。

心态的变化影响了一个人的眼界,随着《中餐厅》的热播,7个厨师瞬间高大起来。

首席大厨仲涛渐渐地入了大家的法眼,从台后一跃成为贾鲁河的“张亮”。

仲涛,一个85后,一个一脸稚气的爸爸,却是厨艺老道的高级厨师,一个百人餐厅的主厨,厨艺得到大家的广泛称赞。

他16岁学艺,曾是三星级饭店的厨师,为了女儿放弃了高薪待遇,贾鲁河职工餐厅成了他成就梦想的平台。他时常会带给大家一个惊喜,孜然烤羊排是他的绝技,尝过的人都会竖起拇指;他做得羊肉汤也是百喝不厌,交口称赞;家常菜也能吃出星级的味道。

做菜很奇妙,心情好坏、手轻手重,同样的调料、同样的食材也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,尝得是心情,品的是人品。

他很固执,食材一定要新鲜,蔬菜要“看”,畜肉要“闻”,不达标宁改食谱也不做。

他爱钻研,讲究营养搭配,职工餐厅食谱也是周周变。

然而,做人比做事更重要。他没有因为是首席就把架子端得十足。餐厅经常会有一些应急安排,都知道临时应变最考验厨师的厨艺和耐性,他总能让大家满意;扬尘治理攻坚战期间,一线员工夜战,增加夜餐,凌晨起来做爱心面条,他从无怨言。

88后:人生就是不断的挑战

与李文斌谈到工作的感受时,他常说两个字、一句话,让我觉得正是他的写照。

2012年7月,他毕业分配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焦2-4项目从事质检工作,满怀期待却也一脸懵懂。

南水北调工程涉及水工、建筑、道路、桥梁、通信多个领域,刚入行就遇到这么复杂的工程,的确让他眼花缭乱。

“勤”能补拙。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个字。

他明白要尽管熟悉业务才能迅速成长。为了熟悉各类规范,他时常跑工地,勤看,勤问,勤想,不放过任何细节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跑现场的日子是辛苦,也是收获最大的。几个月后,他已成为一个合格的助工。眼看即将圆满收官,没想到却是他的苦日子来了,归档那段时间他真快崩溃了。工程建设期长,归档的资料多,要求高,经常加班加点还要不停地反复,硬生把一个急躁的个性磨没了,可以想像需要多大的耐性。但回忆这段经历,他由衷地说:南水北调,谢谢你!

“学”无止境。这是他说得最多的另一个字。

进入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,他从质检转做合同,光各种定额和计价软件就很陌生。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新起点,但相信一个有坚定目标的人总能面对挑战,尽快适应。他一如既往地边工作边学习,在工作中提高自己。在同事们的帮助下,他迅速完成了角色转变,从合同部门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写,到合同文件的拟稿,到广联达软件的操作,一步步地提升自己。无论遇到多大的压力,他都会信心满满地对自己说:人生需要积极面对,永远做最好的自己。

一个理科男也是一个充满情趣的人,跑步、打球、唱歌一样不少,最疲惫时,他会用跑步、打球、唱歌释放疲惫,舒缓心情,聚集新的能量,迎接新的挑战。

90后:平凡的职业中战胜自我

转眼,90后成为一支新生力量急速地走进各个领域的前台,被接纳、被认可,他们在张扬的个性下释放着各自的才华。

王艳龙,一个显得老道的90后,脸上写满了成熟。翻开他的履历,曾经完整地参与房建和市政两个工程项目,是一个经过历练的标准工科男。

一米八三的大个,灌篮高手,站在那里就是一个耀眼的风景。却没想到是一个做内业的技术男。统计是件繁琐的事,枯燥的数据、计量的反复,没有一项能够与他高大的身躯匹配,他做起来如同绣花一样细致、准确。

他还是一个内秀的人。记得在提供专题片资料时,对他的印象最深刻,压缩文件包与其他人的有着明显的不同,分类清晰、标注名称详细,附带说明,外行人也能一目了然。

他也是一个固执的人。扬尘治理攻坚战期间,要求考核常态化,其中的施工进度和节点考核是个棘手的活,公平尤为重要,他那完美的个性发挥了效应,一个疑点也会较真到底。每一个标准、每一项检查,不仅了如指掌,更是记录详实,为总包部各项考核提供了进度考核依据。

与他打交道时不断发现他的潜能,展示了个性追求的极致。他是那种在平凡的职业中也要不断挑战自我的人,对自己苛刻,要求过高,典型的摩羯男。这自然就比别人要付出的更多,他为自己设定了很多的学习计划,强迫自己学习;还为自己设定了工作标准,为此,他再苦、再累、再难也毫无怨言。

他视工作为乐,把职业挑战与追求完美结合在一起。

正如他所说:要像詹姆斯那样,不断刷新自己的记录,超越自我。

采访结束,发现他们面对各种挑战,都有一个共同点,挑战不可能,战胜自我。

张永军、杨荣、仲涛、李文斌、王艳龙或许不是你心目中的高大男神、俊帅偶像,更不是可歌可泣的英雄,但他们却在贾鲁河畔洒下了辛勤的汗水,踏出了坚定的足迹,他们永远是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不可或缺的建设男团。